当前位置:校本研修>>阅览文章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发布日期:2025/10/29 11:50:47 浏览次数:20次 作者:袁梦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展开,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梳理情节、感悟形象,力图在文本细读中体会人物特点,走进的内心世界。回顾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与反思。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我注重以读促悟,强调朗读与想象的结合。开课伊始,以第一自然段的月下刺猹画面导入,营造出诗意而神秘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环节的设计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为后文理解对闰土的深刻印象埋下伏笔。在后续学习中,通过默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闰土讲述时的生动与听后的震撼,逐步建立起对人物形象的立体感知。

其次,在教学结构上,我依据课后习题的提示,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讲述新鲜事的闰土。这样的梳理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脉络,也使课堂条理清晰。特别是在讲新鲜事这一板块中,引导学生用环境+事件的方式概括小标题,既训练了概括能力,又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准确提炼出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沙地看跳鱼儿四件事,说明他们已初步掌握了抓关键词整合信息的能力。

在人物形象的感悟上,我抓住外貌描写和事件叙述两个维度,引导学生从紫色的圆脸”“小毡帽”“银项圈等细节中体会闰土的乡土气息,并通过四件新鲜事的深入品读,逐步提炼出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等品质。学生能在交流中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能结合文本依据进行说明,体现了思维的参与度。尤其是对省略号作用的关注,让学生意识到闰土知道的远不止这些,进一步反衬出的孤陋寡闻,为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一关键句做好铺垫。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对对比这一难点的突破还不够深入。虽然学生能说出羡慕闰土,但对四角的天空所象征的封闭生活与精神束缚理解仍显表面。若能补充一点时代背景或联系鲁迅的成长经历,或许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那种被禁锢的压抑感。二是部分环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如雪地捕鸟部分讲解较细,导致后面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略显仓促,学生表达的机会被压缩。今后应更加精准地把握各环节的节奏,做到详略得当。

此外,生字教学虽有提及,但融合度不高。六年级学生虽具备一定识字能力,但”“等字的辨析仍需结合语境强化。若能在文本解读中自然带出生字的用法,效果会更好。

总的来说,这节课基本达成了预设目标,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了语言之美,在对比中体会了情感之深。但也提醒我,经典文本的教学不仅要入乎其内,更要出乎其外,引导学生从文字走向思想,从人物走向时代。这将是我在今后教学中持续探索的方向。

关于本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流量统计| 校内链接| 版权申明

南京市诚信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道89号  邮编:211102  联系电话:025-87161800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