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科本质 创设真实学练场境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体育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发布日期:2025/5/8 10:04:04 浏览次数:97次 作者:陆培俊
聚焦学科本质 创设真实学练场境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体育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刘瑛老师的《校园定向越野》课以“体育+地理”为设计主线,突破传统体育课模式,将体能训练、地图识读、团队协作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课程设置了6个任务关卡,涵盖定向打卡、谜题解答、体能挑战(如短距折返跑、障碍跳跃)等环节,课程设置每队特定路线,教师推送差异化任务,每个关卡结合校园标志性建筑,设计任务,学生在运动中需运用空间思维、方位判断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跨学科实践特色。采用“动态分组竞赛制”,学生通过自主抽签组成5人小队,每队配备队长、导航员、记录员等角色轮换机制。学生沉浸式感受寻宝的乐趣,既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课后体育组进行了讨论,作为新型体育课,本课在跨学科整合上具有示范性。若能在后期增加信息化运用实景导航、增设志愿者观察岗,并开发课后运动数据分析报告,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本次《校园定向越野》课程以“趣味运动+地理空间认知”为核心,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熟悉校园环境、提升方向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以下结合课堂实际效果进行反思:
学生对地图识读能力差异大。约1/3学生因不理解图例符号(如阴影区代表花坛)而绕路。改进措施:下次课前增设“校园地图小课堂”,用实物照片与图例对比练习。
安全细节需强化。两名学生在奔跑中险些撞到低矮树枝,暴露出路线设计的隐患。优化方案:提前清理路线障碍物,在地图中用醒目符号标注危险区域(如“减速区”“步行区”),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担任安全员。
差异化指导不足。方向感较弱的学生在小组中逐渐边缘化。后续可设计“双任务卡”,基础任务(如找到3个点标)确保全员达标,挑战任务(如破解方位谜题)供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择,同时增加教师动态分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