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在哪里》教学反思
发布日期:2024/12/11 15:29:28 浏览次数:203次 作者:杨虹
《雾在哪里》教学反思
《雾在哪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感受雾的聚散变化的特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符合低年段孩子的认知特征。
在教学本课中,首先在激趣导入的环节,我通过看图猜字,让同学们猜一猜,从而引出“雾”,让孩子们感知雾的特点。然后趁热打铁,播放一些雾的图片,带孩子们进入雾的情境当中。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抓住雾“淘气”,雾把什么“藏”了起来等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切身体会来理解文章中雾把东西起来时的情景,以及雾散后的情景。在此基础上配合图片展示,更加清晰直观。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设置“雾孩子还藏起了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培养了学生语感。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自己个别的一些教学语言组织不够严密。在以后的教学后,自己应该注重自己课堂语言组织能力的提升,让自己的教学语言规范、严密,从而提升自己对课堂的把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