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美好童行”
发布日期:2024/11/11 13:57:34 浏览次数:119次 作者:何建宏
“非遗传承 美好童行”
——江宁区小学美术何建宏工作室系列之二十八活动报道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学校美育课程的提升,2024年10月30日上午,在南京市江宁区小学美术何建宏名师工作室的牵头引领下,禄口第二小学承办了以“非遗传承 美好童行”为主题的美术教研活动。
活动开始,由禄口第二小学的姚婧老师带来四年级《老房子·金陵“印”象》一课,姚老师优美的教学语言,伴随着缓缓流淌的江南小调,带领孩子们进入课堂学习。如临其境一般,带学生了解秦淮河房的发展历史、房屋的结构特点,学习版画制作的技法,并将二者结合创作。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南京老房子研究的好奇心,更让学生感受老房子蕴含的独特中式美。师生合作完成的一幅幅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的秦淮河房图,享受这场课堂带来的视觉盛宴。
第二节课是由横溪允公小学的康宁老师带来的二年级《青花盘》一课,康老师的课堂温婉脱俗,以孩子们感兴趣的小动画导入,让学生们帮助动画主角“小瓷”寻找青花盘,了解青花瓷的发展历史,欣赏青花盘的艺术特点等。康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青花盘,请学生摸一摸、敲一敲和看一看,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触觉、听觉和视觉感官,与学生共同总结出青花盘图案的设计特点。整节课带领学生充分感受青花盘的蓝白之美、装饰之美和构图之美,课堂后半部分的定格动画更为课堂增添亮点,趣味讲解了青花盘纹样装饰的“骨式”变化。
第三节课由禄口第二小学韩文静老师带来的五年级《变脸》一课,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变脸的历史、特点和表演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变脸的色彩、造型和变化过程,为学生的创作提供灵感和参考,再通过让学生了解变脸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学生了解脸谱的基本内涵和表现方法后运用画、贴的方法完成了变脸的创作,整个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们深刻的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美和博大精深。最后的作业展品环节也非常的有趣,每组都有学生把制作好的脸谱戴在脸上,通过翻折法向大家展示变脸,一起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次活动的第一场讲座由陶吴小学的诸玉立老师带来的《诗词植影——诗词与植物的艺术绘想》经验分享,主要介绍了陶吴小学的诗教特色以及结合其植物为研究的一个课题,通过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和掌握专业的美术语言和美术的表达方法,把内心的情感通过身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艺术创作,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的更美好;以及感受诗歌中的人文情怀,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引导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精神。
第二场讲座由江宁区教科室的薛惠主任进行了以《“课题进课堂”的内涵澄明及其行动逻辑》为主题的讲座,学校多学科的老师也参与了其中。薛主任向老师们分享了如何更好的基于实践,基于课堂去做一些更加深入的课题的研究,强调了一个好的课题需要扎根于自己的学科体系,扎根于学校的特色。在课题里,如何找到一个行动的逻辑,一定是内属于课题的内涵与课堂实践的关系,形成一个自己的研究思路,同时可以概括出四点:凝练课题思想、呈现课堂新策、验证研究成效、反思未来发展。本次讲座的举办,为教师们进行课题研究拓宽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活动最后,何建宏老师对于此次的活动做出了细致的点评和总结,何老师指出教师们需要把科研的思想与理念在脑海中生根发芽,上的每一堂课,既是课题研究,又是一堂好课,又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素材的积累,学生的精彩作业,可以及时拍照留存,这就是最后验证的一个课堂效果。在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利用各种物质材料,发挥变废为宝,物以致用的提炼思想,这样的课堂会更具有新鲜感,结合核心素养理念,以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把任务分解成一个个的小问题去解决,这样的课堂会非常的精彩,突出其课堂的特色。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我们开拓了课题研究的新思路,更为教师互相学习经验和教学方法搭建了平台,为基层学校的美术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之美。
图文:方文君,校对:林菲,审核:何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