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南京市诚信小学竹隅书会阅读分享

发布日期:2024/6/24 14:24:23 浏览次数:264次 作者:王杜鹃

南京市诚信小学竹隅书会阅读分享

用生命的语言,建立心灵的连接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

【个人简介】

王杜鹃  南京市诚信小学英语教师

【教育格言】

教育始于爱,成于智慧。

【阅读书目】

《非暴力沟通》

【内容简介】

《非暴力沟通》是由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著,提倡一种沟通方式,旨在通过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冲突、建立和谐关系。书中强调不带评论的观察、体会与表达感受、明了自己的需求与愿望,并尊重与倾听他人,从而培育对彼此的尊重与爱。

【读后分享】

当你初看到这个书名时会觉得有点奇怪,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沟通的表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而究其根源,却还包含着心与心的互通。有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作者马歇尔·卢森堡称之为“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他有着50多年的实践经验,不仅指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消除分歧和争议,还帮助解决了许多世界范围内的争端和冲突。

《非暴力沟通》又称爱的语言,是打开爱和理解的密码。本书主张: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倾听别人真正的声音,从心的角度入手,达到让彼此都满意的沟通结果。书中有一句话:我们越是倾听内心的声音,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真实的声音。

以同理心倾听他人。

我们常常有强烈的冲动,想给他人建议或安慰,或是解释自己的立场和感受,这并非同理。

同理,就是以尊重的态度来了解他人的体验,需要我们放下对他人先入为主的成见和评判,需要我们将注意力全然地聚焦在他人的感受上,给予他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地表达。

作者写到他和女儿之间的一次对话,有一天女儿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说“我丑得像头猪”,作者马上安慰她:“你是上帝带到这个地球上最美丽的礼物。”没想到女儿生气地甩门离去。

为达目的而沟通,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忘了沟通最本真的目的:情意相通。后来作者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同理女儿的心情,他的宽慰是那么的不合时宜。他反思,当时他本可以回应“你对你今天的样子感到失望是吗?”让女儿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直到女儿说出自己的需要。

对孩子说教,到他服从为止,可你哪里知道他心里的不服气?和亲人“沟通”,到对方认输为止,可也许他内心其实还有诸多疑问和不满。目的达成时,“沟”不一定“通”,很有可能是把眼前的问题,转移到了心里。

沟通也许可以让表面上过得去,但心与心之间的隔阂,需要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

作家史铁生双腿残废之后,一度变得自怨自艾,脾气坏到极点,甚至想到死。他无法面对现实,整日浑噩,直到母亲去世才猛然清醒,决心认真过好每一天。他参加文学会,结识更多朋友;他不再诉苦抱怨,只和人聊开心的事;他坦然接受爱情,收获了幸福的婚姻。

试着转变消极的自我评价,当我们温柔对待自己,就能面对自己的不完美,认真提升自己,一切自然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和解的旅程,和自己,和他人。”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愉快地走完这个旅程呢?《非暴力沟通》给出了以下四个要素:1. 不带评论的观察 2.体会和表达感受 3.找出需要 4.提出具体的请求。

要素一:不带评论的观察(我看到)首先我们观察实际上发生了什么,无论他人的言行是否有益于我们。如果我们在观察中夹杂着评论,人们便不那么容易真正听见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反而会听到批评,甚至产生抗拒心理。因此,要区分观察和评论。

练习一:区分观察和评论

“汉克在过去20场球赛中未进一球”(这是观察)

“汉克是名糟糕的足球运动员”(这是评论)

思考题:我见他有时在白天睡觉,在下雨的日子待在家里”(这是观察)

总结:要想做到清晰表达所观察到的,我们的挑战在于不夹杂任何评判。

要素二:体会和感受(我感到)

我们大多数人在贴标签、做比较、要求和评判的语言环境中长大,鲜少被鼓励去觉察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只有准确体会和真实表达感受,才会让我们和自己及他人的内心实现连结,找到真正的需要。这里,我们需要区分感受和想法,想法会让人陷入评判。

练习二:区分感受和想法

“我进来的时候,你没有和我打招呼,我感到孤单。”(这是感受)

“你没和我打招呼,我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这是想法)

思考:“我觉得作为一名吉他手,我弹得不够好”(这是想法)

我们越能清晰准确地说出感受,他人也就越有可能对我们做出善意的回应。因此,我们需要掌握更多情绪词汇,清晰描述各种情绪状态,不断提升我们表达感受的能力。

要素三:找出需要(我需要)

感受源自于我们如何看待他人的言行,以及我们当时的需要和期待。

当他人的言行向我们发出负面信息时,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我们常常以这样四种不同的方式来接受:

1.选择指责自己,将错误归咎于自己身上。认为都是我的错,我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

2.选择是指责对方,将错误归咎于对方身上。这时,我们会反驳对方并通常会感到愤怒。

3.选择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会感到伤心,并发现伤心的感受来自于内在的需要——渴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肯定。

4.选择是关注对方想要表达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会问对方:“你感到伤心,希望你的喜好能得到照顾,是吗?”

总结:非暴力沟通,通过关注我们的需要、愿望和期待,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是为自身的感受负责。我们越能直接说出感受以及相关联的需要,他人也越有可能对我们做出善意的回应。

要素四:提出请求(我请求)

提出一个明确的请求来满足需要。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才能让别人更愿意对我们做出善意的回应呢?

1.诚实地表达自己。并确认对方已经明白后,请求他人给予诚实表达。

2.使用正向、具体的语言,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请求他们去做什么,而非不要做什么。

练习三:区分感受正向和负向表达

“这次座谈会,我希望大家能够大胆发表自己对公司的意见。”这是正向、具体的请求。

“这次座谈会,希望大家不要沉默。”,这是负向的请求。导致不清楚到底请求他们做什么。

总结:非暴力沟通的意图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满足自己,而是帮助双方建立坦诚和有同理心的关系,最终每个人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

结语:回顾学习,为内心带去我们的爱和理解,不仅让生命变得柔软,也不断澄清着内心真正的渴望以及想要活出的状态。鲁米说,我们无需找寻爱,而只需消融内心爱的阻碍。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座找寻爱的桥梁,让我们拥有爱自己、爱他人的能力。还赋予了我们一种生命的语言,让我们与那美妙的生命之流保持连接。

关于本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流量统计| 校内链接| 版权申明

南京市诚信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道89号  邮编:211102  联系电话:025-87161800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