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与语文素养培训反思
发布日期:2017/3/29 18:15:58 浏览次数:746次 作者:55697
南京市诚信小学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外出培训记录
主题 |
文本解读与语文素养 |
主讲人 |
陈林静 |
日期 |
2017.3.27 |
心 得 体 会 |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合理、科学的文本解读是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而要解读好文本,则需要不断提升教师个人的语文素养。 文本解读主要体现在备课方面,新教师要养成独立备课的好习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认真备课、提前一周备课,上课前一天要熟悉教学内容;接着,苏教版语文课程有单元的编写,语文老师们要有联系的意识,比如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乌鸦喝水》、《咏华山》、《司马光》、《月亮和云彩》,讲的都是聪明机智的动物或孩子。在一单元上课之前,要熟悉这一单元的内容,帮助孩子生长知识的建构;最后,要勤找资料。教辅、网上资源以及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必要的,也是我们会忽略的。它的重要性在于我们要了解学段的要求,不要拔高对孩子的要求。 经倩老师的《古诗两首》在整合中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把《池上》《小儿垂钓》两首诗作比较,分析异同。求同存异是整合的关键,从整合入手解读故事,突破平时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自己发现古诗的相同与不同,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在聊天、讨论中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 周畅老师的《公仪休拒收礼物》在表演剧本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给学生创立一个大的教学情境:成为小演员。分为剧本解读关和演技关。在剧本解读关中,主要训练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合作探究“为什么公仪休爱吃鱼却拒收鲤鱼”的原因,在循序渐进的解读中品味剧本的语言文学与人物个性。在演技关中,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几个孩子在演,其他孩子做副导演,在演戏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怎样能把戏演的更好。 邱中豪老师通过《谈礼貌》与以前学过的说理文作对比,来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通过简单的对比,孩子都能发现说理文的整体特点:提出观点、举例论证、总结观点。接着,让孩子合作学习,小组分析一个个事例,发现作者分别举古人、身边人、伟人的例子。很快就解决了整篇文章,最后轻而易举地得出答案,这篇文章主要特点是以“例子+道理”的形式举例论证。 三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也帮助我们思考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自身快速成长。 记录人 张丽 于红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