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校本研修>>阅览文章

《元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日期:2023/3/10 11:15:24 浏览次数:3170次 作者:吴丽霞

《元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二.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感受诗人王安石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课时: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挑战赛:看图猜传统节日 春节、中秋、重阳节

  2.   自由朗读古诗、想一想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哪一个传统节日?

  3.   2.那么: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春节)

春节我们又要做什么呢?

(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

4.那么:古人过春节又要做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宋朝大诗人、政治家王安石写春节的诗。题目叫“元日”[板书课题]

(二)读通全诗,感知课文

1.范读

2请同学打开课文,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两遍,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

1检查学生读诗情况(相机评价——响亮、准确;纠正读音)

2请学生齐读、男女分角色读、点名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诗中向我们描绘了古人过新年时的哪几幅画面?请你在古诗中找一找,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

(三)理解诗意,读懂全诗

1、古人过年的画面

1)放爆竹

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多喜庆热闹的场面啊!

爆竹——据说,古代人们把竹子放在火上烤会发出很大的响声,人们借此来吓跑野外的猛兽。(板书——所以爆竹的“爆”字是火字旁的)后来在火上烧烤竹子,就渐渐演变成在过年的时候燃放爆竹,去除过去一年里的各种灾祸、病痛等,新的一年就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那么,你现在知道“爆竹声中一岁除”的“除”是什么意思了吧?(过去)

“一岁除”就是“旧的一年——”(生接“一年过去了” )

解释:旧的一年在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过去了。  (相机板书:除旧)

2)喝屠苏

(屠苏:屠苏酒,古人在正月初一时饮用,用来避瘟疫。)

大年初一,天气还冷着呢,诗句中怎么用到了“暖”字呢?

解释: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喝着屠苏酒,身上暖暖的,心头也暖暖的,好像沐浴在春风里。

你们看,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给你什么感受?那就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点名读)

3)迎红日

(出示“童”字和“曈”让学生发现,“曈”和什么有关?)

生齐答(和太阳有关)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再读一读,这时在你眼前展现的是什么画面呀?

(可以边问边做动作引导,推门推窗动作,还不会,再语言引

导,千门万户都在干什么呀?)

解释:初升的太阳把它的明亮耀眼的光辉洒向千家万户,人们都出门来迎接朝阳呢。

师:对呀,迎红日,迎新年呀!谁也来迎一迎这新年的太阳?(朗读指导)让新年的太阳更温暖些,明亮些,谁还愿意读?我

听出了你心中的希望。我们一起读一读。

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一年也从今天开始了!  (相机板书: 迎新)

4)换桃符  

桃符:在桃木板上写上神灵的名字,悬挂门旁,用来压邪。后来,演变成春联。

解释:人们把旧的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桃符。

师:人们的这个举动又有什么含义呢?

6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7书写生字

8这些画面,这些习俗,寄托着人们“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望。让我们带着对新年的美好愿望来读读这首诗。

七、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图片。

2、课后找一找王安石的其他古诗。

八、板书设计

元日

            放爆竹

            喝屠苏

                        迎红日          辞旧迎新

挂桃符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小语教材第册第单元的三首古诗词《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化,了解我国的习俗文化,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由于在低段学生都有接触过了,因此学生朗读都比较轻松,难点在于理解诗人的感情。

      《元日》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诵的诗歌, 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人们的头脑中总是会浮现出许许多多的美好、欢乐的画面。在学习“炮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想象情境,学生们畅所欲言。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感受到那份欢乐,并很好地理解诗词,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学生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教完之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总是有些遗憾,朗读指导不到位,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还不够,朗读评价语言过于单一。再如:我认为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没有预料的高,教学时,可能自己的激情还不够。 课堂情境创设不足,给学生的思维活跃空间不足。本次视导课收获颇多。对以后教学提高了宝贵的经验。

 

关于本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流量统计| 校内链接| 版权申明

南京市诚信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道89号  邮编:211102  联系电话:025-87161800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