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讲坛——爱学生,要有方
发布日期:2022/12/8 16:53:16 浏览次数:838次 作者:钱园园
《“慧”爱学生》读后感
读完《“慧”爱学生》,我真的特别感动。桂贤娣老师没有说多少大道理,只是用质朴的语言,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娓娓道来。我觉得桂老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也是学生的心灵导师,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她用春风化雨般的师爱浇灌着每一位学生。这也让我再一次对“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有了深刻的理解。
桂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我。才读完第一章第一部分《在细微处用心》,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在我的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一位智者的的形象,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为人处事的智慧。比如《小背心的故事》,我是当了妈之后才知道,小孩特别爱动,穿大棉袄影响身体协调性。穿上小背心,既保暖又方便运动。桂老师召开家长会时就会拎一个大包袱,里面装得是“不同季节、不同厚薄的背心”,她把背心展示给家长看,让家长务必给孩子买两件厚薄不同的小背心,还要买扣扣子的,方便穿脱调节温度。这是桂老师用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们免于生病。越往后面看,我就越能发现桂老师的教育智慧。他认为“作为老师应该珍视每个孩子的过失,因为学生犯错的时候往往是教育的最佳契机”,于是失踪的20元钱,通过桂老师发给大家64个小红包,让偷钱的孩子主动放进红包里,第二天自己上交了,让它自己悄无声息地回来了。没有人知道是谁拿的,既找回了20元钱,又给了孩子改正的机会。也就是在这一章里,桂老师自己解释了何为“人格魅力”?就是教师发自内心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爱护孩子的自尊,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索、考察,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解决问题。这是以爱为前提,以学生的成长为目标,用真情唤起真情,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爱心培育爱心,用心灵照亮心灵。
桂老师“因生给爱”的“爱生观”也深深地打动着我。我们常常把学生分为三种类型——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但桂老师眼中的学生类型不是这样的,他们是“体弱生、病残生、过失生、屡错生、学困生、向师生、背师生、个性生、普通生、自卑生、单亲生、流动生、贫困生、超长生和顽劣生”,可以说是涵盖了教师生涯能遇到的各种类型的学生了。对于每一种类型的每一个学生,桂老师都能够做到清楚地了解他,知道他的个性特点,考虑到他的感受,从而寻找合适的方法去引导、教育他。这也是很多老师在思考的:“怎样来爱学生?”从桂老师的做法中,我得到了这些启示。
桂老师爱学生的第一个表现在于那独特的一声称呼——乖乖。优等生也好,学困生也罢,都是称呼“乖乖”。这个称呼很别致,好像妈妈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爱,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尊重遇到的每一位学生,估计是很难开口去这样称呼的。我觉得我也可以有一些称呼拉近与学生、家长的距离,比如我们和学生交谈的时候,可以去掉姓,直接喊名,称呼家长的时候,我也喜欢用学生的“名”加上“爸爸或妈妈”,无形中就感觉亲近了不少。
桂老师爱学生的第二个表现就是她深知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需求,她理解、尊重、信任每一个孩子。她教育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精准地找到方法。比如对于体弱多病的学生,她会更加关心,甚至是“偏心”;对于屡屡犯错的学生,她她会启迪他们的心灵,让学生树立“我也能变好”的信心;对于内向少言的学生,她会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对于有个性的学生,她用包容的胸怀,接纳学生的独特性;对于自卑的学生,她会不断肯定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得到爱的补偿……
桂老师爱学生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她特别善于辅导学生。我觉得她就是一位优秀的、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我在2019年参加南京市咨询员培训时,才深知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员,要共情学生、倾听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学生,在个辅室或者课堂上,要做到接纳、尊重、包容学生,让学生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去改变学生,引导学生,挖掘学生自身资源实现自我成长。桂老师这些都懂,而且运用得炉火纯青。个性生赵冰清,寄宿在学校,缺乏父母陪伴,同学都不理解她,大家疏远她,为了不让赵冰清产生心理疾病,桂老师经常和她谈心,帮助她重构人际交往环境。学困生王彪,父母离异,爸爸家暴,以往老师和同学对他有歧视,说他“弱智”,孩子的心理已经严重扭曲,声称手中有刀就要杀了那些歧视他的人。桂老师制定帮助王彪转变的计划,通过多次家访补课建立信任关系,陪王彪妈妈去三甲医院给孩子做智力测试,给孩子和母亲积极的心理暗示——王彪不是弱智,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一个自卑的小男孩,一年级入学适应困难,入学三个多月不愿与人说话,桂老师通过多次谈心读懂孩子的情绪,走进孩子的心灵,让这个不是她自己班级的学生顺利地适应了一年级的学习与生活。桂老师还打破了咨询的边界,不是局限在个辅室,课堂,学校,而是走进学生的家庭里。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信息,成长经历,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情况了然于心,辅导孩子自然得心应手。
此外,桂老师也善于辅导家长。贫困生周彪的爸爸是农民,桂老师十分尊重,开家长会亲自接,亲自送。去家访的时候,周爸爸把朋友都叫过来,大家一起询问如何教导学生。家长的信任互相传递。流动生孙旺财的爸爸妈妈是建筑工人,经常辗转各地,孩子也是不固定学校,在孙旺财有了巨大进步后,桂老师鼓励孙爸爸不给孩子转学,孙爸爸愣是捡了一年的破烂把孩子送入了初中。应该说桂老师造福了很多个家庭。
课堂也是桂老师育人的主阵地。朋辈的力量不可小觑。让每个学生融入集体,学会学习,健康成长,这离不开课堂。在《情感育人的语文课堂》中,桂老师教授《翠鸟》一课,从学困生提出的“翠鸟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入手,通过积极的评价与肯定,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延伸到动物命名的有趣特点上,让学困生都有话可说,从而产生了学语文的乐趣。单亲生陈强的外婆病危,希望陈强随母姓,改名“王强”,但陈强自尊心强,害怕同学知道他的情况,于是桂老师开设班会课《谈谈我们的姓名,体会长辈的爱》。在课上很多同学都说了自己名字的涵义,但这还不能让陈强开口。于是桂老师通过自我暴露的方式,介绍了自己有两个名字的经历,成功地让陈强在所有人面前改名“王强”。和谐班集体的建设很重要,在桂老师教学札记中,就经常提到那些自卑消极的孩子,给他们一个和谐的环境是能让他们产生积极心理作用的,集体的力量很强大。
桂老师爱学生的表现隐藏在与学生点点滴滴的相处中。桂老师富有童心,富有爱心,具有一颗无私的心。正是因为她自己具有很强的爱人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爱的能力并把爱传递给他人。到底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桂老师已经准确地说出来答案——教育不是在教书,而是一份救人的工作,是培育一个个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的人,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但一切的关键还在于教师。
这本书也带给了我很多思考。关于家访,很多时候,我们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希望走进这个家庭,和家长一起谈谈孩子的问题,共同帮助孩子。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家长和孩子的感受。孩子不喜欢老师家访,他们反馈老师一来,爸爸妈妈会生气,到时还会把他们打一顿。家长也害怕老师家访,说的大部分都是孩子表现不好的地方,让他们也很沮丧。桂老师探索出了“生进师访”激励性家访策略,只要你有进步,桂老师就家访,若是一学期都没有家访,那你和家长就要提高警惕,说明你进步不大。这样反其道而行,实在是高明。这也是在提醒我们老师多去找学生的闪光点,多在家长面前肯定学生,家长和孩子信任老师了,这时再进一步深入交谈,他们就比较容易接受。
作为任课教师的我也能为班级做贡献。有时候班主任会跟我吐槽,明明这节课是任课老师负责的,但是发生一点事情就要喊班主任,班主任真是累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是很大,他们也需要任课老师的配合。其实一个孩子健康成长需要他遇到的所有老师共同帮助,不能仅仅依靠班主任。桂老师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也是经常联合任课老师。比如学困生张欣数学成绩很差,桂老师还请数学老师多留意张欣,多鼓励他,有难点的地方专门给她讲一讲,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张欣的数学成绩有了提升。我作为学校的心理老师,经常辅导学生,学生辅导好了,班主任都轻松了一些。我还从桂老师身上学到了要好好夸学生。夸学生是个大学问。前一阵子给一(3)班上课,有个小朋友吐了,班级里有个叫浩博的小朋友,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嫌脏,反而挺身而出主动帮忙收拾呕吐物,他的这种乐于助人,不嫌脏累的精神,感动了我们所有人,我狠狠地夸奖了他。其他小朋友也加入到帮忙收拾呕吐物的队伍中。别看孩子小,很懂事。他的这个小举动,一下子凝聚了一(3)班,真的很棒。晚上我特意把这件事告诉了浩博妈妈,她告诉我,浩博小时候经常呕吐,可能是看妈妈收拾得多了,知道怎么去做。妈妈为儿子感到非常自豪。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是我也做到了抓住教育契机,凝聚了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