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校本研修>>阅览文章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发布日期:2021/12/11 21:04:18 浏览次数:947次 作者:袁梦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128日,我在五楼录播教室运用“金陵微校”执教了一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这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讲解第一首王昌龄的《出塞》。这一节也是我们班孩子第一次使用平板上语文课,主要设计如下:

1古诗教学,注重创设意象、营造意境本课开始就注意诗意氛围的营造,通过抢答挑战,回顾之前背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领学生初步感知边塞诗的特点;通过声情并茂的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对诗的感觉、回味,为下一环节的用诗诠释诗奠定了基础。如何让学生感悟并走进诗歌的苍凉意境呢?我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解读感悟诗歌的前两句,利用品读字词,想象画面,音乐激情等方法,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所包蕴的巨大历史悲怆、无限深沉叹息的时候,诗歌的苍凉意境学生也就得到了初步领略。

2读悟结合,体味诗情。以前两句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抓住明月边关两个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在学生初读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引导学生感悟:征人在边关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从而引出亲人的思念和深情呼唤,使全诗内涵更深,更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使后两句的学习水到渠成。

3以诗解诗,促进感悟。《出塞》的前两句写得高度凝练,没有涉及征人具体的生活事件,这对学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有较大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本课教学做了大胆尝试,课前搜集关于关塞诗歌,以及表现壮志豪情的诗句,通过这些诗歌的理解实现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学生在品悟诗句及想像画面和人物内心世界时的表现十分出色,使课堂呈现浓郁的诗的氛围,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利用金陵微校上课,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气氛也比平时活跃了。比如在抢答方面,热情特别高,而且还可以点赞加分。拍照上传更是方便多了,教师可以直接点评孩子的作品,或者几个学生对比,一目了然;还可以把提前设置好的题目发送给学生,学生做完之后上传,不仅可以知道自己用了多长时间,还可以查看正确答案。教师这边可以通过柱状图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特别感谢史主任和黄老师给我指导,现将反思如下:

1缺少个别朗读。本节课朗读的挺多的,但是缺乏个别指导,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读的很好。因此,在朗读方面,应该增加个别指导,覆盖面要广,调动读的不好的学生。

2在上本节课之前,我布置了预习任务,课后查阅关于李广的资料。本堂课上,学生直接照着资料读,我没有及时让他概括出来,应该引导他关注关键信息,能够概括出来,学会整合信息。学生分享的资料、写的笔记都可以“拍照上传”。

3缺乏发展性目标的训练。(明晰发展性目标,不用多侧重,大概五分钟时间,绝大多数时间还是基础性目标)本节课对学生的知识训练大多是基础性目标,较为简单。我应该训练一些难读稍微大一点的,比如补充习题上的第三大题中的第二小题。

4板贴要是方法性的内容,为后面学习的几首诗做铺垫。教给学生学习“边塞诗”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边关的将士:什么样的人物?(边塞人物);什么样的边塞人物?就是将士。抓住将士们的生活:边关将士和我们普通人物有什么区别呢?(边关将士吃了很多苦,渲染他们的艰辛,朗读感受);抓住将士们的情感:这些将士虽然苦,但是情感是怎样的呢?(保家卫国、报效祖国、希望不要再有战争)

5“以诗解诗”环节提问要有针对性。标红的词语:从这几个词中,你感受到了这是什么样的边关?(荒凉、孤寂、苦寒:飞沙走石、雪纷纷)感受将士们的生活,这样情感才容易出来。

6体会诗人爱国情感环节:为什么诗人会想到李广?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充分的说),给他们思考的时间,然后我再点拨补充介绍唐朝的情况:当时的唐朝国无良将,士兵们希望能有良将带领他们,让国家安宁。感受诗人投笔从戎,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

每一次的磨课、上课,都是一次成长,感谢能有这个机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于本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流量统计| 校内链接| 版权申明

南京市诚信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道89号  邮编:211102  联系电话:025-87161800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