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随文识字”策略探究
发布日期:2021/6/8 17:14:20 浏览次数:2181次 作者:杨虹
统编版小学语文“随文识字”策略探究
——2020-2021第二学期语文组第五次教研活动记录
5月26日,语文组开展了以“统编版小学语文‘随文识字’策略探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首先,于红艳老师执教了二年级下册课文《青蛙卖泥塘》,本篇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富有童趣。于老师立足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了精彩巧妙的教学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把握低段教学中的重难点,渗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注重了学生的心理和兴趣。例如,老师在题目中就教学了“买”和“卖”,初读过后,用课件的方式对有难度的词语“舒服”“牌子”“吆喝”等进行复现,之后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通过让孩子们“吆喝”,来理解其意思。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识字写字教学,扎实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此外于老师深挖文本,设计了有意义的语言实践点,关注到了老牛和野鸭的说话方式上的共同特点,发现两者在说话的时候都是先说优点再说缺点,中间通过转折关联词“不过”“就是” 进行连接。像这样的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老师在教学中所不能错过的。老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言的特点,并出示小兔、蝴蝶、小鸟、小狐狸让学生迁移运用,让学生感受这样的说话有什么样的好处,教学效果显著。
吴佳老师执教四下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脉络清晰,语言平时动人。为达成教学目标,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这也为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做准备。因此,吴老师紧扣课后习题,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者的游览路线是什么?圈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学生们先自学后小组交流讨论作者的游览路线。接着吴老师着重讲了“孔隙”这部分的内容,通过圈划关键词、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船小、乘坐方式独特以及乘船时的感受去体会孔隙的低小,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的感受相结合,去读、去评、去想象、去感受,让学生真正地从内心感受到孔隙的特点。吴老师的课堂扎实有效,师生配合默契,轻松达成教学目标。
在两节展示课后,语文组全体教师在二楼会议室进行教研活动,二年级、四年级备课组分别对两堂课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点评,都指出了两位教师能够围绕本次活动主题设计“随文识字”的环节,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教学节奏比较快,学生未能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等。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研讨,每位教师都获得了新的感悟与启发。
【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瞧,这是哪儿呀?金华的双龙洞。叶圣陶爷爷曾经游览过这儿,还写下了一篇游记。板书:游记。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
1.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词,谁来读?蜿蜒 “蜿蜒”是什么意思呢?蜿蜒就是形容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在这篇课文中,用蜿蜒写什么?同学们,到书本中去找一找。
2.出示: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洞才得名双龙洞。
3.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作者分别到了哪些地方,请你画出相关语句。下面老师来请同学汇报一下。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4.生汇报:
(1)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2)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了双龙洞口。
(3)这是外洞。
(4)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5)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6)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5.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
6.作者通过这样的句子把两个景点连接起来了,这就是过渡句。那他是如何写好过渡句的呢?
出示语句: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在这句话中作者通过地点转换写清楚了他游览的过程。
7.下面这两句话作者是怎么写清楚的呢?
看看老师标红的词语,这些词语写的是?路程。没错,我们在写过渡句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表示路程的词语。
8.如果你带着你的好朋友来参观我们学校,能不能也用上这样的句式呢?
出示图片。 请生说。
10.刚刚我们梳理清楚了作者的游览顺序,那么在游双龙洞的过程中,哪一处景点最让作者感到好奇、感到刺激,留下的感受最深呢?生:孔隙。
三、感受孔隙的狭小
1.出示孔隙这个词语(板书:孔隙)一起读读这个词。孔是指什么?小洞、窟窿。那“隙”呢?裂缝。把它们俩合在一起,“孔隙”是什么意思呢?很小的裂缝。没错,孔隙就是指窟窿眼儿、狭小的缝。从孔隙这个词中,你知道孔隙这个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吗?狭小。(板书:狭小)
2.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狭小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语。
3.请学生交流:
(1)“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这两句话主要写了什么?生:写了小船的小。(板书:小船)
如果老师把这两句话稍微改动了一下,有什么不一样?出示改动的句子。下面的句子也是可以的,为什么要多加两个小呢?短短两句话竟用了4个小字,作者就是为了要突出了小船的小。
你还从哪些词中看出了小船的小呢?你从“刚合适”和“没法容”感受到了小船的小。
作者仅仅是在写小船的小吗?还写出了孔隙的小。你真会读书。我们合作朗读:师:怎样小的小船呢?生: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作者来到孔隙处,看到这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引读)作者并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出孔隙的宽窄,而是用小船的小写出了——孔隙的狭小。
(2)“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老师也找到这句话,这是本课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臀:是月字旁的字,这里还有几个字偏旁相同,这些偏旁的字说明和——身体有关。你知道“臀”指的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吗?生:屁股。师范写“臀”。
凡是和船底有接触的部位都写出来了,从后脑(摸一摸你的后脑)到肩背(摸一摸)到……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同学们,请问这些身体部位和船底是怎样在一起的?贴在一起的。
“贴”是什么样的动作呢? “贴”就是指两个物体不留一点儿缝隙地结合在一起。
作者正是通过这样具体细致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孔隙的特点就是——窄小。请你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感觉吧。
通过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你过孔隙时的好奇和小心。
(3)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稍微把头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这儿有两个生字,刚才你读得很准确。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两个词语:稍微、额角。这2句话主要写了什么呢?
主要写了作者的感觉。作者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圈出了哪些关键词?稍微、一点儿、准会。说说你的理由。能抬起来吗?不能,一点儿都不能抬起来。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感觉。这2句话写的都是作者的感觉(板书:感觉)作者正是用自己过孔隙的感觉,写出了孔隙的窄小。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乘小船过孔隙。游客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你是怎么躺的?
生:从后脑……
游客们,你们都躺好了吗?那你们是怎么躺的呢?
引读:从后脑……
行了,那就开船吧。(音乐)
船慢慢地在孔隙中移动,这时 候你有什么感觉?
生:眼前昏暗了……
是啊,此刻眼前昏暗了,可是我们还是能感觉(引读)左右和上方的山石……
你能不能动?你会不会动?游客们,你们敢不敢动?因为我又感觉(引读)要是把头……
要是把肩背稍微耸起一点儿,准会……
要是把脚稍微翘起一点儿,准会……
要是把臀部稍微供起一点儿,准会……
终于过了孔隙了,你又有什么感觉?
同学们,作者就是用见到的小船的小,这也就是他的——见闻,还有自己过孔隙的感觉,这也就是他的——感受,写出了孔隙的窄小。读后让人印象深刻,仿佛身临其境,这就是游记文体的特点。
《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
板块一:学习词串,了解故事内容
1.揭题导入。
2.齐读课题,教写“卖”。
(1)“卖”和“买”比较。出示篆书图片, 引导学生想象字的意思:一张网里网住了很多宝贝,就是“买”;将网住的宝贝出让给别人,就是“卖”。
3.初读课文
4.词串教学,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出示第一组词语。(读准音)
烂泥塘 牌子 吆喝
水坑坑 舒服 挺舒服
缺点儿树 缺点儿花 缺条路
采集 播撒 绿茵茵
灌水 栽树 游泳
板块二:学讲故事,了解故事结构
1.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呢?学习第1~2自然段。
2.卖泥塘时,都遇到了哪些顾客呢?谁能按照故事中顾客出场顺序说一说?(相机板贴小动物)是不是只有这几个顾客呢?从哪看出来的?关注省略号。
3.前后来了这么多顾客,他们有没有买青蛙的泥塘呢?我们先来看看青蛙第一次吆喝时,发生了什么。
出示:“卖泥塘喽,卖泥塘!”青蛙站在牌子边大声吆喝起来。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
(1)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2)追问:老牛为什么没有买?相机板贴 缺草
(3)老牛觉得这泥塘有优点吗?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4)齐读老牛的话。
(5)分角色朗读。
4.听了老牛的话,青蛙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1)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了。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2)青蛙一心想的是:怎样把泥塘卖出去。谁再读读第一句。
(3)怎样就能卖出去了?对,缺草,我就种草。青蛙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读第二句。
过渡:经过青蛙的辛勤劳动,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看着长满草的泥塘,青蛙吆喝的声音更大了,后来泥塘为什么又没有卖出去呢?
5.第二次吆喝来了谁?
(1)野鸭为什么不买?说说青蛙的想法和做法。(相机板贴:缺水)
同学们,引水这项工作就更不容易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句子。
(2)指导读句子
思考:这是一只(爱劳动,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青蛙。
于是青蛙又大声吆喝起来“卖泥塘喽,卖泥塘!”可是,很奇怪,泥塘还是没有卖出去。为什么呢?
6.猜猜当时的小动物会怎样说呢?我们再来读读老牛和野鸭的话。
你会发现说话的窍门。
(1)比较句子;
(2)角色扮演提建议;
7.听了小动物的建议,青蛙又是怎样做的呢?泥塘变成什么样子了呢?为什么青蛙不再卖泥塘了,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
《青蛙卖池塘》教学反思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指出的向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词串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其次,抓住青蛙的两次吆喝进行重点指导朗读;最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照句式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说了些什么话。在想象说话环节,比较老牛和野鸭的话,发现提建议的窍门。让学生戴上头饰利用锦囊妙计,演一演。整节课,轻松欢快,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不足之处是,在随文识字环节,可以再丰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