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发布日期:2021/3/26 9:08:24 浏览次数:32014次 作者:朱文婷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卒”字,会写“逢、卒”2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其节奏和韵味。
3、能够借助注释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品味老婆婆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
2、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这篇小古文的意思,掌握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读领悟老婆婆的精神,交流这则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出示三首诗题和图片,同学们集体齐背古诗。(《望天门山》、《赠汪伦》、《早发白帝城》)
这首诗的作者都是——李白。李白是我国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号称“诗仙”。
可你们知道吗?李白小时候特别贪玩,他不喜欢学习,有时偷偷跑出去捉蝴蝶,有时偷偷跑出去采野花,有时坐在河边看小鱼,他的父母为此非常着急。后来是什么事让李白发生了改变呢?让我们走进这篇小古文,去学习一个和李白有关的故事。
二、解题
齐读课题,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铁杵:用来舂米和捣衣的铁棒。 成:磨成,做成。 针:缝衣针。
一起来解题:铁棒被磨成了缝衣针。
三、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抽取学生领读。
理解“老媪”:老婆婆或老奶奶。(指导学生关注“媪”的偏旁:女字旁,表明和女性有关,左边一个老,表明是指老年女性,出示图片。)
范写生字“逢”和“卒”。
指导书写:“逢”:半包围结构,被包部分的撇、捺不要写得太长,平捺略长,托住被包的部分。”卒”:上下结构,第二横为长横,注意“十”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四、朗读课文
1、听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
3、指名读,指导学生关注停顿。
读法指导:读文言文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根据意思也需要适当读出停顿,这样有助于正确理解课文。
4、结合课件上标出的停顿,伴乐朗读,读好停顿。
五、整体感知
课文共有 句话,故事中的人物李白在山中读书时,未成, 。经过一条小溪,遇到一位 正在 ,用来做 。
六、互动课堂
1、借助课本上的注释,同桌合作的形式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课后第2题)
提问:注释在我们学习小古文的时候有什么帮助?
引导学生关注注释,因为注释是我们学习小古文有力的工具,注释上关键字词的意思可帮助我们理解小古文每句话的含义。
2、抽取五组学生展示,一人读句子,一人说意思,疏通小古文每句话的含义。
3、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在教授“弃”这个字的含义时,我先出示课后习题第3题的范例:胤恭勤不倦。(疲倦)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采取什么方法来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的?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这是扩词法即给一些字组成词语来理解。接下来让学生利用扩词法,解释“过”、“逢”的含义。学以致用,习得方法。
4、( )问之,( )曰:“( )欲作针。”
启发提问:老师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几个括号?翻译时有何讲究?
预设:加括号的地方都是作者在写这篇小古文时省略的主语,翻译时需要补齐,意思才完整清楚。
七、娓娓道来,趣讲故事
1、引导学生从人物动作、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展开想象,思考李白看见老婆婆会问什么问题,为什么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欲作针”就让李白转变态度呢?李白当时可能怎么想?由此我们读出了老婆婆身上什么精神打动了李白?
2、可一人讲故事,也可分角色扮演,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填补小古文的留白,在故事情节中更深刻地体悟人物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八、悟道理
1、同学们,学完这个故事你们收获了怎样的启示?
2、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哪个谚语?
九、拓展延伸
《水滴石穿》成语故事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译文:一天偷盗一枚铜钱,一千天就偷了一千枚铜钱。用绳子不停地锯木头,木头就会被锯断;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头滴穿。
讨论交流:这则成语故事和《铁杵成针》这篇小古文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学思路清晰,循序渐进。导入后读题解题;认读词语,范写生字指导书写;接着听课文范读,学生自主练读,指名读并评价,最后配乐齐读;读完后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并完成填空;然后进入互动环节~让学生以同桌合作的形式(一人读句子,一人说意思),借助注释自主理解小古文每句话的含义,并抽取五组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理解意思后启发诱导学生展开想象趣讲故事,并上台分角色扮演,课堂推向高潮;借机总结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并归纳成一则谚语,主题得以彰显。最后带来一则成语故事《滴水穿石》,让学生借助今天的小古文学习方法理解意思,思考和《铁杵成针》这篇小古文的异曲同工之妙,至此课堂画上圆满句号。
第二,学法指导落实到位。“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文言文的学习对四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是个有挑战性的任务,平时接触不多,所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学生收获了方法,才能在以后的小古文阅读时高效指导自主阅读小古文。本堂课我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处:
(1)指导学生理解“老媪”的含义时启发学生借助偏旁来理解含义。
(2)指导课文朗读时提示学生小古文的朗读,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一定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也需要根据意思适当地读出停顿。
(3)在指导学生理解“弃”这个字含义时,启发学生总结并运用扩词法(即给一些字组词来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4)在翻译“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时我在课件上有意呈现三个括号,询问学生老师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答问题。在学生的回答中顺势得出结论加括号的地方都是作者在写这篇小古文时省略的主语,翻译时需要补齐,意思才完整清楚。
(5)在同桌合作交流说句子意思之前,我通过发问“注释对我们学习小古文有什么帮助”,指名学生回答,从而启发学生关注注释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白注释是学习小古文有力的工具。
本节课我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1.配乐朗读,读好停顿应该放在学生理解句子意思以后,再来齐读,这样效果才更好。
2.学生上台分角色扮演之前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这样不至于上台慌乱怯场。
3.学法指导的一些重点应该呈现在板书上,这样才能凸显教学重点。
教学是一门艺术,反思促改进,反思促提升,教后反思理应成为每个教者的必备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