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本质,构建意义,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发布日期:2021/2/19 13:28:19 浏览次数:870次 作者:白欧
聚焦本质,构建意义,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有余数除法”教学实录与思考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又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本节课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除法的,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到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产生,联系除法的含义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随后的练习,都是让学生试着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本节课的课程目标:
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思考:
1、创设二年级学生感兴趣的分棒棒糖的情境,唤醒学生对平均分的经验,即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接下来以此为抓手,自然地过渡到新知例1的学习。
2、通过呈现摆、圈、填的一一对应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知有时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然后关注4种分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经验,主动把对平均分的认识,由正好分完扩展到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
3、通过对写的算式层层递进地分析,让学生经历抽象成有余数除法的过程,有利于其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构建。此外,把分的过程和结果与有余数除法的写法进行一一对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充分理解。
4、通过对前后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平均分后正好分完的除法算式的模型,逐步抽象出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有余数除法算式的模型,突出其本质上的不同点。
5、完善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同时,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如果不带单位,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意义解读,分层次引导学生进一步梳理有余数除法算式意义的本质。
6、利用色块充分体现一一对应的数学基本思想,通过图式结合,学生观察、比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结合摆正方形的过程进行说理。再借助课件的动画演示,初步感知余数比除数小。
7、通过动手操作,得出除数是4的有余数除法中,余数比除数小,再通过推理验证得出除数是5的有余数除法中,余数比除数小,进而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推理得出摆更多边型有剩余的情况,得出余数都比除数小的结论。
8、基础性练习,根据平均分的不同过程说明图意,并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记录,巩固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提高性练习,看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来编故事,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9、课接近尾声,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并以已知余数猜想除数的思考题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情绪,从课内延伸至课外,让学生的学习有意义、有过程、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