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育教学>>阅览文章

古诗文“有效朗读”教学策略研究——2021-2022年度第二学期诚信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

发布日期:2021/6/8 16:11:34 浏览次数:826次 作者:邓存洁

古诗文有效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1-2022年度第学期诚信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    

20216月6午第一节课,王紫薇老师杨虹老师针对古诗文有效朗读分别3)班五(2执教了年级古诗三首古诗词三首》一课

王老师课堂基础扎实情绪饱满,整堂课老师教态自然大方有激情,充分背景资料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古诗情感,和学生一起感悟爱国情怀杨老师娓娓道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感受动静交融及时评价学生回答评价中导向学生朗读。紧接着老师进行了深入教研,在此次教研中老师们纷纷古诗文有效朗读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肯定了王老师老师的课堂教学的可取之处。本次活动效果卓越,不仅让大家看到了年轻教师的努力和进步,也充分发挥了交流、学习、提高的功能,为之后语文教研组活动做了一个好的示范。

活动形式教研课

活动时间202066

活动安排:

上课老师

所在学校

上课内容

时间

班级

王紫薇

诚信小学

部编版年级

古诗三首

1320~1405

3

杨虹

诚信小学

部编版五年级

《古诗三首》

1335~1515

五(2

1525~1605 二楼会议语文组研讨

相关照片

王紫薇老师杨虹老师上课

听课老师研讨

听课老师评价

听课老师认真记录

上课老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

     

年级

   

第一课时

   

王紫薇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这些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示儿》宋代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绝笔 诗人临终前看到祖国统一希望后代子孙,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题临安邸》讽刺了南宋权贵忘记自己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淫靡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苟且偷安。

教学目

1.认识乃、五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导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四年级上学期我们一起跟着戍边战士走进边关感受了他们奋勇杀敌、为国捐躯的壮志豪情,我们一起回到周恩来的少光感受到了他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情怀。今天啊,我们就要来学习三首与爱国有关的古诗,相信大家学完以后会对爱国有着更深的理解。

  2. 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我想请三位同学来给我们读一读这三首古诗的题目。

 (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后停顿说明你读懂了诗题的意思、读得非常准确)

二、读题质疑,铺垫情感

  1. 我们再看看一看这三首诗的题目,谁来说一说示儿是什么意思?

  借助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1. 读了这个诗题我们明确写作对象是陆游的儿子

  2. 接下来我想请一位同学借助注释说一说第二首诗题是什思?通过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明确写作地点。《题西林壁》题壁诗)

  3. 第三首诗诗题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明确写作时间。

  4. 刚刚我们关注了这三首诗的题目。由此看出,诗的题目包罗万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我们学习故事有很大的帮助,在今后学习古诗的时候我们要多关注诗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前两首古诗。

  5. 自由把《示儿》、《题临安邸》两首古诗读一遍。

三、学习《示儿》

  1. 85岁高龄的陆游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他要告诉儿子什么呢?为什么要告诉儿子呢?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他牵肠挂肚、死不瞑目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走进陆游生命的最后一刻。谁愿意为我们读一读这首诗?

  2. (字正腔圆;充满自信)教师范读,提醒韵尾押韵。读古诗不仅要读准确,还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谁再来读一读。好,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一遍。

  3. 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去理解诗的意思,接下来请同学们抓住关键字去理解诗句的意思。

  4. 全诗中有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是哪个字?明确:悲

  5. 诗人为何而悲?明确:为国家悲、为人民悲、为统治者悲、为自己悲

陆游看不到大宋统一,他遗憾啊!读——但悲不见九州同

他们眼巴巴地望着南方,盼望朝廷军队前来收复失地,可是一年又一年,他们所等来的失望和痛苦。陆游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他悲痛啊!读——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想着那些花天酒地、苟延残喘的南宋权贵们,陆游悲愤啊!读——但悲不见九州同

过渡:生命即将结束,但是还没有盼来国家的统一,是悲哀,是悲痛,是悲愤,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九-州-同

  1. 这样的南宋王师,做不了什么。但此时的陆游有没有失望?对!他没有失望,此时的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2. 出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北定中原日,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一天?或许几年,或许几十年,再或许更长间。

这是陆游最后的希望啊!他一再叮嘱儿子,一再叮嘱!你来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们一起来读出那份急切,读出那份期盼,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告乃翁!

  1. 同学们,陆游作为爱国诗人,他将满腔爱国之情全都写进了他的诗中,我们来细细体会

a.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20岁那年,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能有一天亲临战场,杀敌报国。
b.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40多岁时,他终于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面对嚣张跋扈的金人,他写下了这样豪迈的诗句: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他戎马一生,立志报国,即使到了他老病僵卧之时仍然在梦中亲临前线,斩将夺关。
d.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尽管他有鸿鸽之志,奈何朝廷一味求和,一年又一年,他和老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翘首遥望,可是仍然盼不到朝廷的军队。
e.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天忘告乃翁。
可是,等到最后,他仍然没有等到祖国的统一,于是在临终之际,他写下了这样的诗。
读了这些诗句,你的心情如何?再一次带着感情去感受陆游的爱国之情。

四、学习《题临安邸》

  1. 陆游临终前依旧心系国家,而此时南宋的王权贵族都在干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写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

  2. 这首诗语言直白,谁来借助注释给我们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3. 这里的游人你怎么理解?仅仅指游山玩水的人吗?  结合资料我们对“游人”的理解更加的深刻了。

使游人醉暖风仅仅是暖暖的春风吗?出示背景资料,暖风不仅指暖风,还指奢靡之风。结合资料我们对暖风的理解更加的深刻了。

4.这里的喝醉酒是不是一样?

师:透过这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

生:我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

师:是啊,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醉生梦死。我们再来看一看金人铁骑下百姓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艰苦、痛苦、水深火热、饥寒交迫、颠沛流离)

师:你仿佛听到了他们在说些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了被金兵占领地区的老百姓在说:南宋什么时候能把领土收回去,让我们不再受苦啊!

们的生活和达官贵人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在天上一个是在地下,一个是在天堂一个是在地狱,此时你的内心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悲痛、气愤、痛恨)这些达官贵人简直令人痛恨。带着痛恨之情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帮统治者只知道吃喝玩乐也不管百姓的死活,着实令人痛恨!

5.国土的沦丧首都的变更,一点也没有引起统治者的注意,他们仍然歌舞升平、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在他们的眼中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老家汴州。

师:杭州只是他们逃难的地方,是不是他们真正的家?他们还想要他们的家吗?

师:那些家伙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汴州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权贵们逃到杭州后,杭州又成了什么样子呢?谁能用一句诗来回答。

5.生:山外青山楼外楼。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景色优美、楼房也富丽堂皇非常漂亮)

师:是啊,这些楼是谁建的?生:皇帝,大官们。师:他们建了干什么?

师:是啊!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南方的权贵们醉生梦死,而北方的老百姓却遭受着金病的压迫,面对权贵,面对皇帝,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他们说,该醒醒了,不然金兵就打过来了。

生:我想对他们说,快去把失去的领土收回来吧!

生:我想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再醉生梦死了,也去看看老百姓在怎么过吧!

6.从你们的话语中我听出了你们是多么的焦急啊!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面对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酒囊饭袋,我们和诗人一起质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看到这样的烂醉如泥我们怎能不担忧,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看到这样的纸醉金迷我们怎能不焦急,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看到这样的醉生梦死我们怎能不愤慨,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1. 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让我们一起在读一读这首诗,去体会作者的悲愤与讽刺。

五、感受爱国之情

1.比较两首诗的相同之处

2.是的,中华文明历经了五千年的沧桑巨变,在国家危难之际,涌现了许多像陆游、林升这样的爱国志士,他们总能在国家危难之际发出最强音,

你们听——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精忠报国的岳飞在仰天长啸

你们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碧血丹心的文天祥留下的千古绝唱

你们听——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为国捐躯的谭嗣同笑对死亡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志士为了祖国的统一、为了民族的昌盛,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下面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的读读这两人,再来感受一下这些仁人志士的爱国之心。

板书设计

12.古诗三首

示儿  

题临安邸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PPT

   

古诗三首

     

年级

   

第一课时

   

杨虹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组成,这些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山居秋暝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流露出诗人长久隐居于此地心愿,即使春去花落,也不会为之改变。

教学目

1.有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说出《山居秋暝》地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静态描写动态描写,想象诗词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摩诘指的就是王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一起来领略带给我们的诗情画意。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出示题目,谁来读诗题?

是后鼻音,你读的很准确

你的声音很干脆,表扬你;

你的语速比较慢,读出来诗歌的味道;

全班齐读。

  1. 诗题是一首诗的诗眼,谁来帮老师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你关注到了这个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关注到了注释,这是学习古诗文的一个好方法,你可真会学习。板书:【借助注释

谁再来说说看?

师点拨总结,诗题的意思就是:秋天傍晚,诗人在山中居住时见的景物。(换种表达方式,说得更通顺一些)

明白了诗题的含义,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这美好的秋色。

  1. 出示诗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

师范读,请同学们标好停顿。谁愿意来试试?

停顿得恰到好处,但是我们在朗读诗歌时,不仅要注意到诗歌的节奏,还要关注它们的押韵。我们不难发现,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分别是:秋、流、舟、留,它们押iu韵,我们在读这些字的时候,可以稍微拉长一点音。(师范读:天气晚来秋。)

读得很舒缓,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全班齐读。

  1. 诗歌读到这里,你们已经读的非常棒了,那意思明白了吗?

出示学习任务:同桌二人配合,一人读古诗,一人讲意思;反过来再试一次。遇到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请一组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老师一会请你们来评价?

你听得很认真,关注到了朗读方面,在诗意方面,还有什么想评价的吗?

理解空山晚来秋春芳歇等词的含义。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理解了关键词语的意思,老师再请一位同学,说说完整的意思。

我们五(2)班的孩子真了不起,很快就解决了重点的字词,并且理解了诗意。板书:【理解诗意】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美好谁再来读一遍?

三、再读诗歌,领悟内涵  

  1. 世人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就试着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请同学们先找一找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快速地圈划出来。

空山、雨、明月、松、泉、石、竹林、浣女、莲、渔舟......

  1. 我们不难发现,景物都集中在前三联。短短的六句诗,作者描绘了三幅美好的画面,想象一下,假如此时你就身处其中,你仿佛看到些什么?请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画面,和大家描述一下。板书:【想象画面】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你不仅说了你看到的,还说了你感受到的。还有吗?

空气是这么的清新,你仿佛闻到了......除了看到的,闻到的,你还有什么感受?

你的感觉可真敏锐,表扬你。

【评价】王维此时和你的感觉是一样的,新雨过后,傍晚的空气凉爽又舒适,山林格外的幽静清新。请带着你的想象读一读这句

王维把他所居住的这座山称为空山,既然是空山,就应该什么都没有,那还有什么好写的呢?

不是空山,山中还有景物、人物,空山只是一种空旷的山。

是啊,这不是一座空山,不是一座荒芜的山,相反,山中有景物、有人的踪迹,所以我们说【板书】空山不空请你来读。

你读出了这种空旷静谧的感觉,表扬你。

(2)带着这样一份闲适的心情,诗人兴致勃勃地散步赏景去了,渐渐地太阳完全下山了,月亮升起来了,他看到——(齐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读完这两句诗,你脑海里浮现出什么画面?

明月高照、松林茂盛、清泉流淌、山石寂静(连起来说一说)

如果你和王维一样用心去听,这样的月夜还能听到什么声音?

【评价】山林里,月光泼泼洒洒,只听到溪水在流淌,可能是叮咚叮咚,可能是潺潺流动,这样的声响清清楚楚地回荡在诗人耳畔,这个月夜真是格外(指名说)

安静。请你读一读。如此静谧清幽的场景,如果能用更舒缓的语调表现它,就更好了,谁再试试。

(3)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前方忽然又传来一些声音。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为什么会传来喧闹声呢?原来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回来了。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些喧闹声可能是什么样的声音?(说说笑笑、脚步声......)

从这些声音里,我们能感受到这群姑娘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轻松、愉快)请你来读。读得再活泼明快一些。

此时此刻已经是山中的晚上了,晚归的除了浣女,还有谁?(渔民)

看,莲动下渔舟。前方莲叶摇动,原来是——渔民驾着小船回家了,小船激起的波浪荡的莲叶摆动。

回家的人,心情总是欢快的激动的轻松的,所以这两句诗的基调也是愉悦的,谁来轻快地读一读这两句?

  1. 刚刚同学们已经说得很好了,那你能不能用笔写下来呢?请你选择一副最喜欢的画面,将自己的想法简单地写在这句诗的旁边,写完之后,可以小声地说给你的同桌听。时间两分钟。(配乐)

  2. 通过同学们刚刚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这里既有静态的描写,又有动态的描写,你们能分别找出来吗?

上面月照松林,泉流石上,是安宁的;而这里浣女归家,渔民回来,欢声笑语一片,是热闹的。这四句诗有动有静,动静交融,谁来读一读?

想一想该怎么读,能够读出动静之间不同的味道!

【评价1】听出差别了吗?

【评价2】声音有快有慢,更美妙了;画面有静有动,也更优美了!

咱们男女生分别读,女生读静态、男生读动态,试一试。

师总结:是啊,这两联诗歌有动有,动静结合,让我们感觉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4.欣赏了这么美丽的风景,王维喜欢这座山吗?你怎么知道的?

是呀,这首诗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王维陶醉在这美景之中久久不愿离去。

山中的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山里的人们质朴清纯,面对这样景美人也美的地方,他情不自禁的感叹道——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谁来读出王维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

强调随意,读出潇洒之情。齐读。

四、精读诗歌,品析词句

1.在不知不觉中,作者描绘了这么多美景,山中有松树、有清泉、有浣女、有渔舟,可见空山并不空,只是空旷而已;但后代的诗评家们却说,空山确实很板书:【空山亦空】,这怎么理解呢?

出示背景资料。

王维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即二十岁中进士第,为大乐丞。累迁至给市中,终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可仕途坎坷,中年遭遇挫折,产生了对仕途的厌恶,于是退居山林,亦官亦隐,"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山居秋暝》,就是表现他山居的隐居是的所思所感

王维年轻时才华横溢,身居高官,然而晚年却选择归隐山林,在空山朝廷之间,选择远离复杂喧闹的官场,而与明月、松林相伴。诗人寄情于山,在他的心中,这座空山寄寓着怎样的情感呢?谈谈你的看法!板书:【感悟诗情】

【评价1】山中树木很多,掩盖了人的足迹。

【评价2作者远离官场,没有复杂的事情打扰自己。

【评价3空山又如世外桃源,清新空旷,令人神往。

【评价4】空山之空,实际上是作者内心空灵的境界,是作者内心的从容淡定惬意

  1. 同学们理解的真深刻呀,仿佛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谁来读一读?读出作者隐居山林的惬意与悠然?(配乐朗读整首诗)

  2. 读了这么多遍,会背了吗?全班齐背。  

板书设计

21.古诗词三首

       理解诗意

空山不空      

           想象画面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PPT

关于本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流量统计| 校内链接| 版权申明

南京市诚信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道89号  邮编:211102  联系电话:025-87161800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