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校本研修>>阅览文章

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及反思

发布日期:2020/6/19 20:20:43 浏览次数:2928次 作者:涂山红

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 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字

  2.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能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生字

  3. 初步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诗句意思,结合插图,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西湖的夏日美景,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能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生字

  2. 初步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诗句意思,结合插图,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西湖的夏日美景,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看图猜古诗

  2.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 诗题较长,我们该如何读好它呢?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4. 介绍净慈寺(课件出示)

  5. 知道了它的意思,这次我们就知道如何读好它了。

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古诗,出示自读要求。

出示词语:净慈寺 毕竟 映照  指名读,相机正音

  1. 再次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2. 读古诗,要读出韵律,师范读。谁再来读读(指名学生评价)

  3. 齐读,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  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 一个夏日的清晨,诗人刚刚走出净慈寺一阵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便映入眼帘,那是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三、四句)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碧叶 红花

  1. 赏析“接天莲叶无穷碧”

课堂开始我们回顾了一年级学过的诗,对比一下,两首诗描写荷叶有何不同?

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精致、小巧的美)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描写的是怎样的?壮观,磅礴

那是一池荷叶,是西湖的荷叶。再读诗句,从哪里看出壮观?用笔圈画出来。

接天:莲叶多,看不到尽头

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绿色,会有什么样的绿色?有什么样的形态?

能读出诗人笔下西湖美景的壮观吗?

是啊,满池的叶,满眼的绿,远远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

  1. 赏析“映日荷花别样红”

正值六月盛夏的西湖,虽然是清晨,太阳却已经是火辣辣的。在骄阳的映衬下,怒放的荷花又是怎样的景象?在这望不到边的绿中,荷花却(别样红)

红得像什么?火、霞,热烈而艳丽

为什么如此艳丽?阳光照耀

如此令人着迷的荷花,谁能用你美妙的声音给大家朗读出来?

这样壮观的荷叶,这样艳丽的荷花,可真让人如痴如醉啊!老师和同学合作朗读,师读前四个字吗,生读后三个。

此时,你就是诗人,走出净慈寺,你放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说一说

  1. 赏析“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荷叶田,荷花朵朵,连我们都如入画中,陶醉其中,更何况是诗人杨万里,难怪他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这句话要换一个符号,能更准确表达诗人此时心情,你觉得是什么符号呢?

诗人对这西湖六月的风光太喜爱了,所以不由得发出赞叹!他感叹道——

面对这无穷碧的荷叶,别样红的荷花,他有些激动的感叹道——

身处这人间天堂,一阵微风拂过,嗅到了荷花的阵阵清香,他陶醉的感叹道——

四、              再读古诗,感悟诗情

现在,你们就是诗人,谁来把你的所见所感朗诵给大家听。

学生展示读

接下来,请同学们拿起书本,边听音乐边想象画面,一起来吟诵一下这首诗。

会背吗?合上书本,看着画面,把画变成诗,一起来背一背。

五、              比较字形,指导书写

  1. 出示“莲、穷、荷”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

  2. 学生描红,临写

教后反思

2020年6月19日我在二(5)上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一首古诗。

本首古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看到西湖美景感叹而作此诗。作者先发感叹,再写实景,虚实结合,表现手法独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传唱千古的名句,也是学生发挥想象,重点朗读的内容。体会西湖六月的美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我先讲后两句,从西湖美景开始。在体会“接天莲叶无穷碧”时,用“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作对比,突出本句的“壮观”之美。但是由于我提问不恰当,没有设计好,导致学生不知如何作答。而且在讲解这两句诗时,都先出示了图片,这样反倒限制了学生想象的能力,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说,自由发挥,再出示图片,联系说话。二年级的孩子接受能力还不是很强,课文朗读能力需要慢慢培养,授课过程中还可以老师读,这一点还需要改进。前两句是作者的感叹,我通过指导朗读方式去理解诗文,但是没有讲解诗文的意思,大部分的孩子会不太理解。对于学生回答错误的地方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让孩子去记住字,不要错过启发孩子的机会。整节课比较好的地方就是评价语的应用,希望以后这方面可以加强。

关于本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流量统计| 校内链接| 版权申明

南京市诚信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道89号  邮编:211102  联系电话:025-87161800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