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分数的意义》观后感
发布日期:2019/5/21 21:09:27 浏览次数:817次 作者:张艳珍
参加了一次以“聚焦图像表征,支持儿童数学学习”为主题的活动后,让我受益匪浅。本次活动中的两节课给我印象深刻。
其中,安老师的《认识小数》一节课,课前引入很自然,让孩子们猜一猜老师的年龄、体重(整数),猜一猜自己吃的披萨(分数)、看了多久的书(小数:0.5小时),带着孩子用手比划写出0.5,说明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读一读小数、写一写小数,接着深入研究一下小数和整数之间的联系(十分之几和零点几),通过1角等于几分之几元等于零点几元的引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涂一涂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几角,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涂一涂,写一写,初步感受到十分之及就是零点几,10个0.1就是1,在总结归纳过程中,让孩子们充分讨论,培养孩子归纳能力,接着将一个长方形表示1元平均分成10份(图像表征),逐渐抽象到线段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提高儿童深度学习力,然后有练习了书本想想做做比较直观容易的题目,给孩子思维一个起伏,照顾到了不同思维层次孩子的学习需求。活动二中,让孩子摸钱币(动作表征),让孩子认识更多的分数,比如1.2元,如何用图画一画呢?不同孩子画出来的不一样,孩子们的思维展现出来了,在画一画过程中,孩子们也感受到了要注意到被分的整体。另外让孩子们将不同的小数表示在数轴上,再一次提升孩子跟很深入思考,通过这节课,我收到的收获是,低年级的课堂要多让孩子们进行动作表征以及图像表征,给不同孩子们不一样的展示机会,这更加坚定了我以后把数学课上成一节游戏表演课,孩子们可以把自己心中的想,通过动动手、动动脚的方式表达出来,进而来激发他们更深入地思考。
李老师的《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注重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根据儿童的知觉具有选择性的特点,有目标的选择教学素材,课堂孩子们回应声音更具有可预测性,注重对课堂的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图像表征结合语言表征让这节课很出彩。李老师的结绳测量引入分数(分数是因为现实需要而产生,数学模型源于生活),单位“1”的讲解也很出彩,出示分子部分图片,让孩子们把图补充完整,过程中体会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测量单位或者由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就是被平均分的对象只要是可以平均的有限的事物即可。出示分数意义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本来比较陌生的概念熟练起来,看图想数环节设计的让人耳目一新,给出八个圆,其中两个涂色,六个不涂色,让孩子们自己先圈出单位“1”,然后再用数字表示出涂色部分多少。同样的一幅图,在不同的孩子手中,出现了不一样的分数表达,追根溯源,单位“1”不一样,即参考的整体不一样。再说一说分数表示的含义这一环节,区分了借助线段表示数和借助数轴表示数异同点,准确地把握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重难点。不得不说教学真的是一场任重而道远地修行,我一直在取经地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