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语文“立主脑”、“减头绪”——也谈语文核心素养
发布日期:2018/7/3 23:41:37 浏览次数:3059次 作者:史学来
为语文“立主脑”、“减头绪”——也谈语文核心素养
李渔《闲情偶寄》论戏剧当“减头绪”,这不仅仅是文学家的事,我们粗糙杂人也有所体会:“事多则关目亦多,令观场者如入山阴道中,人人应接不暇。”稍作附比,倘若跟团旅游,即便周边景致独好,也难贪多闲暇,驻足观赏,此非导游欺诈,剥削时间,实在是好景繁多,目不暇接。
语文教育亦然。语文不可脱离语言,语言无法摆脱文化,然而一旦谈及文化,则可无所不包、无所不可,难怪有人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呢,实际上二者相辅相成,知识总量基数很大且不断膨胀,让人不得不选而又选。我们最初的语文重视“双基”,对所教内容限定为“基础”,后来又用静态的“三维目标”统整之,僵化了语文内容,表面上重视学生立场,本质上仍旧是“教授主义”“成人逻辑”的产物。前日看到钟启泉先生谈课堂评价的“新八股”,其中几条也反映了“教”与“学”之间的立场矛盾,如:重视“教”的评价,轻视“学”的评价;重视基于教学过程的一般视点的评价,轻视基于学科固有逻辑的评价;重视基于外在标准的观测者的评价,轻视基于内在标准的自我评价;重视量化取向的评价,轻视描述取向的评价等等。
语文核心素养是教改新的方向,似乎预示着一个新的理想国的到来。自这个概念提出以来,各种界定与衍生就层出不穷,在今日所闻讲座《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中,陆志平所长使用的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定义。揣摩其定义,殆有三焉。
首先它反复强调“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以及“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体现了“学”的立场,换言之,所谓“语文核心素养”不是语文学科的某些特征、亟待掌握的能力方法,也不是教师的语文素养,而是学生所要习得的关键技能与必备品格,这件事关键在学生的学。
其二,“语言实践活动中”、“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语文学习中”等都表明,学生的“学”必须依赖于一个情境,无论是真实情境还是人为构建的情境,这个情境不能少,否则与考试做题无异,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刻意练习”。在情境中以任务驱动,让学生在任务中逐渐形成知识和能力,这是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第二个维度。
第三,语文核心素养是关于语文内容的进一步统整,它是为语文知识及其教学本身“立主脑”“减头绪”,它抓住了作为人的学生为主体,对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可参考定义)
于是,语文核心素养可分为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陆所长进行了细致详实的解读,在此就不赘言。此外,陆志平先生还例谈了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互联网+的语文教学改革以及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的相关成果,展示了一种真正从“指向知识点”——“指向素养”的教育追求。
今日另一个颇具实践性的启发是,今日起计划开始研究名师课例、并撰写相关反思和总结,就从于永正先生开始吧。
仓促就文,不免浅陋,读者不吝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