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和怎么学
发布日期:2018/5/28 19:24:18 浏览次数:907次 作者:朱琴
为什么学和怎么学
----------《简单的数据汇总》教学反思
小学生学习统计,核心的目的就是建立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而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开展调查、收集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作出结论,是形成和建立数据分析观念的关键环节。只有让学生产生‘’如果不进行数据汇总就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心理需求,接下来的统计活动才显得比较自然。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什么学。
我在三次试上的过程中都发现时间来不及,为了教学的完整性便省略了这种生活情景的创设,恰恰因为这个“省”抹杀了孩子学习的动机,造成学生“为学而学”的局面,整节课都需要老师用极大的热情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累,学生也很疲惫。“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教学设计上这个地方需要重新布局。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感受不同数据总体所蕴含的信息既有所不同又存在关联。为解决这个难点,我设计了3个层次的“比一比”。
层次一:把小组数据和全班汇总表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第1小组最多、最少月份和汇总表完全相同,那么第2小组的情况是不是一定相同?能不能预测第3小组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初步感知:调查对象不同,结果不一定相同。
层次二:把班级数据和三年级汇总表对比,你又发现什么?
发现班级最多、最少月份和年级数据完全不同,再次证明:调查对象不同,结果不一定相同。然后进一步对比8月的数据大小,发现:在班级数据中,8月是出生人数最多的,在年级数据中8月出生人数虽然不是最多,也算比较多的;同理,在班级数据中12月是出生人数最少的,在年级数据中,12月出生人数虽然不是最少,也算比较少的,进一步感受数据总体所蕴含的信息有不同也有关联,再次追问:这是为什么呢?体验部分与整体的联系,此时有学生惊叹: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层次三:预测全校数据情况
在前面充分对比的基础上,此时学生已明白:全校的数据不一定相同。
经过这样的3个层次对比,教学难点被充分化解。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怎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