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刚淮校长谈案例写作反思拾零(2)
发布日期:2018/4/8 9:14:53 浏览次数:955次 作者:史学来
3月29日,我校邀请到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罗刚淮校长为全校教师作题为“谈教育案例的写作与提高”的讲座。罗校长的语言生动、幽默、朴实,所讲内容十分务实,这让正在为教育案例与论文发愁的我豁然开朗、获益良多。
罗校长首先用简短的语言,以自身为例,阐述了写作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将写作视为实现人生幸福的重要途径。顷刻间,让原本对写作充满恐惧和抵触心理的我眼前一亮,虽然对于写作依然不知从何下手,但也已不再惧怕。紧接着,罗校长用一个个例子阐明了写作对于我们自身的作用——记录生活、整理经验、探寻规律、获得成功。这四个作用层层递进,相辅相成,让我从原来面对白纸写无可写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发现生活中点点可记录,滴滴可总结。
随后,罗校长将教育案例与论文,教学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做了简要的区分,对教学案例的内容和结构做了简要描述。针对教育案例和教学案例的写作实际,还给出了一些小技巧,这让我对之后的写作充满了信心。
最后,罗校长用几个具体的案例讲明了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收集素材的具体要求和途径,让我在以后写作素材的选择中,更具方向性。对于教师们更为关注的文章投稿和发表,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通过本次的讲座,我对将来的案例和论文写作充满了信心,同时开阔了眼界。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注意,去发现生活,记录生活,生活中处处可记录,事事可反思,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写作为幸福生活铺平道路。
——苏之路
罗刚淮老师在《立体的课堂》中提出教学不是平面的是立体的。回顾我以前的教学,课堂上有时提出的问题也是这样简单平白,学生几乎无需思考便可直接回答,听了罗刚淮老师的讲座后,内心有些忐忑。虽然做教师已有数年,却是在做着重复的事情,只能说是一个“教书匠”。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如此,教书不是更要如此吗?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简单平白,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那这样的问题还有多少意义呢?一堂课是否精彩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教学里渗透着智慧与情感,充盈着生命活力,上完课了师生还沉浸在课文情境中,学生纷纷围拢上来讨论课文相关的问题,老师内心徜徉着喜悦与满足,这才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罗刚淮老师提出的立体的课堂不正是高效课堂的追求吗?三维教学目标本身就是立体的,语文课堂中这三维教学目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老师更应有大语文观,有宏观教学的能力,不仅仅只是教一篇文章,而是以这一篇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这个过程不是枯燥乏味,而是充满爱和快乐的!
一次讲座,却引发了语文教学的反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唯有吾将上下而求索!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罗刚淮校长提出“写作是实现人生职业幸福的一点”。作为教师,写作与反思是教师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重要之路。
就写作而言,有自身的要求和规律。案例来源于真实生活,因此,要求我们做一位善于观察的老师,将孩子的点滴生活记录下来,然后整理归类。通过一件件活生生的故事,从而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以此获得教育上的小成功。案例写作,不仅仅是叙述一件事情,我们要从中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将佐证一些教育理论,或者我们还能够对教育理论进行补充和创新。同时,罗刚淮校长指出,一篇完整的教育案例,结构要素不能缺少,有背景、主题、细节、结果和评析。教师选取得素材要具有代表性,写作的语言要适当的生动,寓意一定明确。
就写作对老师而言,不仅会让自己在写的过程中思考,同时也会促进自己不断去阅读,从而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文字,记录自己的思想,然后再运用到实践中,反复以往,呈螺旋式上升。当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经验,我们就能做一名讲故事的人。
孩子都喜欢会讲故事的人,会讲故事的人,首先是有心人,对孩子充满关爱的人。小学阶段的孩子,向师性强,渗透式的教育方式会比简单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也是循循善诱的体现。因此,我们可以将孩子的生活实例转化为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让孩子通过故事自主进行反思或思考,从而不断解决孩子存的问题。其次,会讲故事的人还是一位善于写作的人。写作不是简单的文字拼凑,写的过程是语言文字再创作的过程,是大脑对文字精加工的过程。通过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的写作,会让我们不断寻找到最适合的教育手段,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孩子在学校,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不再是权力的掌控者。我认为教师最好的角色是课堂上的导演,课下的观察者,学生才是主角。孩子出现了问题,简单粗暴的方式只会雪上加霜,明智的教师会善于洞察问题的根源,在大脑搜索最恰当的解决办法。这一切都来源于教师平常的积累与沉淀,只有心中有孩子,心中有各种类型孩子的储存,才能做到面对问题得心应手,这与教师日常的写作是分不开的。
人生的路途不算太短,然而记忆却有限,只有将彼时彼刻的点滴记录下来,到年暮之时,我们才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存在过。
——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