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到课题再到科研
发布日期:2017/11/16 16:44:46 浏览次数:832次 作者:朱琴
从课堂到课题再到科研
------上海教科研培训感想
一直以来都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尤其是课堂教学,有很多的经验,也有很多个人想法,但都是些零散的片段式的;也曾接受过课题培训,觉得理论性太强,过程太复杂,不自觉就产生畏难而退的心理,但在各种压力下又不得不做,于是就出现了为“研”而“写”,“教”“研”分离两张皮的现象。
参观完上海小学教育情况,聆听专家关于教科研的讲座后,对“科研”“课题”的界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教育科研是指借助教育理论,以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课题,指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课题背景就是指该问题是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产生的,课题研究有什么意义等等
在明晰了这些关键词之后,结合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我给自己的科研做了个规划-----将已有经验和最新理论相结合进行再次实践,提升教学质量,打造有特色的课堂。在课题的选择上,定位在自己的课堂上真正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以期通过踏实的研究寻找到更适合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快乐成长。
2012-2013年度我担任六(3)班的数学教学,这个班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准备择校上初中的意向,学习压力很大;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家长的有效监督,学习动力不足,得过且过。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了独特的教学方式:减免作业。课堂上每一次的精彩表现、与众不同的解法、每天的作业书写等等,都可以加“星”,一定数量的“星”可以换“免做卡”,凭借“免做卡”可以减免相应的作业量。这个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舒解了学习压力 。之后的三年里我一直任教高年级,都采取这种方式,效果一直很好。
2016年度开始任教二年级,我依然采取加“星”减免作业的方式,却发现学生并不喜欢 (低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他们常常拿着“免做卡”问:老师,有没有礼物可以换啊?于是我买来各种各样的小礼物作为奖励,这样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我就开始思考:既然这种加“星”的方式可以激励孩子们的课堂表现,那么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常规的管理等方面是不是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于是我着手进行实践研究:利用加“星”方式优化课堂管理。
结合资料检索,对关键词“课堂管理”初步界定为: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不良行为而采取的各种活动和措施。包括课堂人际关系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纪律管理等方面。
这三个方面的管理是紧密融合在一起,并且在每节课中都不断进行的,这就要求把每一次的课堂当成阵地,课前预设:结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怎样落实四个管理?课堂应变: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生成要怎样调整?课后思考:结合学生的生成做出的调整是不是更有效?有没有更优化的方式?
每节课中产生的这些小问题需要进一步查阅资料寻求答案,然后再次进入课堂验证,反反复复实践后,我发现最初对“课堂管理”这个关键词的界定没有凸显教育的人文性,于是重新界定为: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预防问题行为的出现而采取的各种活动和措施。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管理、人际关系管理、学生差异管理。
这个课题正在实践中,我发现课题研究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同时情节很生动,就像看一部侦探推理小说,看了第一章节忍不住看下一章节,欲罢不能。
从课堂中的问题到课题的提出,从课题的研究到课堂的实践,这个反复的过程其实就是做科研的过程,有“教”才有“研”, 有“研”方能更有效的“教”。